總網頁瀏覽量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公屋情懷

轉眼間公屋在香港已植根60年,足足一個甲子時間.
它為無數基層市民帶來安居樂業,自己也是受惠的一分子.
現在雖已搬離公屋,可是它帶給我兒時的回憶是永世的.
或許,就是因為於公屋裡成長,一些關於它的舊聞軼事,
自己倒是有興趣去看看,籍此再勾起童年時的回憶.

剛好從網上得知有一'話說公屋60年'展覽,特意抽空去走了一趟.
展覽以圖片和模型為主,再配合少許舊時公屋常見家具,
不算是特別吸引,但亦使我緬懷了童年時的點滴生活...


六十載的公營房屋,為我們這批戰後新生一代,提供了安穩居所.

從五十年代石硤尾木屋大火說起...

六十年代興建的公屋.兒時就在此類型的公屋裡渡過,足足二十年時間.
我的成長經歷可以說是與它息
息相關.
那個年代生活是困難,但鄰里關係卻異常好.
一個樓層說少也有十六戶,多則二三十戶亦是平常.

鄰居間的互相幫忙照應是等閒事.
我經常穿梭於各家各戶中,跟鄰家小孩打成一片.



那個年代最常見的母親背影
殘舊的租單,發黃的照片.
使我回憶起那年,區長在月頭到每家每戶收租的情景.

高身的滑梯是童年必不可少玩意.
這種
滑梯已絕跡多時,現在看來確是帶點危險性.

這張相是我少年時的寫照.
在冷氣機仍是匱乏年代,
夏季最風涼水冷的安樂窩,

莫過睡於通風非常的走廊一角.

典型的舊時廚房
火水爐,這個近乎消失的煮食爐具.   
常用的廚房炊具,以前家中也有.
麥理浩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港督.
他一系列的施政,真正做到了解決民生,惠澤基層的目標.
十年建屋計畫,居者有其屋意念...
令眾多當時低下階層的市民有了新的動力,
發奮努力去置有居所.
我們的家也是遁這
階梯而往上流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Flag Counter